
黎族人纺织技术,黎族人纺织技术特点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黎族人纺织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黎族人纺织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黎族特色?
主要分布在海南省。使用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居住的地区不同,其方言也各异。由于与汉族来往密切,所以很多人通晓汉语。1957年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以前黎族人信仰原始宗教,近代少数人信仰***教。
黎族是中国一个古老民族,从古代越族发展而来,与壮、布依、侗、水、傣等民族有密切的渊源关系,特别和古代百越的一支骆越的关系更为密切。在秦汉以前骆越的一支就从祖国大陆两广地区陆续迁移到海南岛。黎族有许多自称,如“孝”“岐”“美孚”“本地”等,“黎”作为一个族称始于唐末,到11世纪的宋代以后才正式见于史籍,直至今天。
黎族妇女精于纺织,宋末元初时纺织家黄道婆就曾在海南岛向黎族妇女学习纺织技术,创造出一套先进的纺织工具和技术,为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作出了贡献。黎族人民居住的海南岛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湿、风景秀丽、四季常青、物产丰富,不但农业发达而且热带经济作物如橡胶、甘蔗、水果、油料等都有较高的发展水平。
包鬃是黎族男子传统发式。流行于海南省保亭、琼中两个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族地区,以及东方、陵水两个黎族自治县和通什市等地。旧时,男子发束结于额前,状如犀牛角,贯以簪或小木梳1把,用宽约半寸的薄银片或铜片掩之,外缠以黑巾。男上衣无领对胸开襟,下身有穿前后幅布的吊前襟。
黎族的女子一般多披绣花头巾,上衣无扣对胸开襟,显得自由舒展,下身穿的筒裙是由各种丝线制成的。黎族女子的衣裙图案很多,一般都是带有图腾的性质,是同一血缘集团的标志,也是民族内部支系团结的象征。“双面绣”多作为上衣的装饰,如衣侧花,后背花等。女子出嫁前文身和织绣衣绣中都编织有祖先沿袭下来的古老图案。黎族妇女的头巾、上衣和筒裙,常常嵌入金银箔、云母片、明片、羽毛等,也有的缀以贝壳、串珠、铜钱、铜铃或流苏等,一方面产生了有声有色的特殊效果,同时这些装饰是财富的象征
海南岛上的黎族人现在还盛行文身吗?
纹身是海南黎族特有的习俗,是世界民族中一种罕见的原创性文化现象。纹身,在黎语种叫“打登”或是“模欧”。海南汉语叫“秀面”和“书面”。西文则叫“打都”,是黎家人的一种传统习俗。
黎族的文身文化在逐渐消失,再过二、三十年,随着她们的离世,黎族的文身也将永远消失。这些用血肉绘出的斑斓图画,为黎族的历史和文化留下了厚重的篇章,也是亟待保护的文化遗产。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黎族妹子,见过外婆脸上身上腿上的纹身,纹路图案特别的漂亮。忘了具体是哪年(九几年),中央***编的工作人员过来***访拍摄,他们对于外婆的文身都表示震撼。
小时候好奇问过外婆为什么脸上也要纹,不痛吗?女人的脸干干净净不是更讨人喜欢吗?外婆说纹身是咱们黎族从古到今的一种传统文化,而且只有女人才可以纹身。痛,痛也得忍着,那个年代哪有麻药这一说呀。
外婆离开我们快十年了,听说她和她身上的纹身照片在北京文化展览会上出现过,前两年去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参观时也见到了熟悉的文身(手机拍了照)。从妈妈这辈人开始就没在继续传承文身文化,这也意味着它们有一天会彻底的消失在我们眼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黎族人纺织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黎族人纺织技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wrw.com/post/14833.html发布于 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