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cysgjj

黎族纺织技术文化论文,黎族纺织技术文化论文范文

cysgjj 2024-06-04 29
黎族纺织技术文化论文,黎族纺织技术文化论文范文摘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黎族纺织技术文化论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黎族纺织技术文化论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为什么古代海南的棉纺织技术...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黎族纺织技术文化论文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黎族纺织技术文化论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为什么古代海南的棉纺织技术那么先进、发达?
  2. 棉纺织技术是哪个民族的?
  3. 海南岛上的黎族人现在还盛行文身吗?

什么古代海南棉纺织技术那么先进、发达?

这个真的要感谢一个人,黄道婆。此人当时在松江府乌泥泾(也就是现在上海龙华镇),早年流落崖州(今天的海南岛崖县),从当地黎族人那里学到了一整套棉纺织加工技术。最后把内地和海南的棉纺织技术融会贯通。

黄道婆在棉纺织工艺上的贡献,可以归纳为擀、弹、纺、织。

黎族纺织技术文化论文,黎族纺织技术文化论文范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擀”是指轧棉去籽。黄道婆一海南黎族的踏车为基础,创造了一种搅车,效率大大的提高。每天可轧带籽棉花10斤,出净棉三、四斤。

“弹”是指由开松除杂之效的弹棉。把原来一尺五寸长的线弦竹弓,改为四尺多长的绳弦大弓,把用手拨弦改为以弹椎敲击绳弦。

“纺”指纺纱、以前松江地区用于纺棉的纺车都是单锭手摇,一台织布机要三四个人一起操作,10小时才得棉四两,可以说是费时费力。黄道婆做出了改进,从而使得纺车的性能更好,很快就在松江一带的得到推广和使用

黎族纺织技术文化论文,黎族纺织技术文化论文范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织”是指织布江南原有的丝麻织作技术和黎族棉织术融会贯通,也因此赢得了。

松郡棉布,衣被天下 的美称。

有地理因素和人文因素 地理上海南地处赤道热带地区木棉树众多但却不适合养蚕种桑树 人文上海南自古以来为黎族民众的生活地方出了纺织始祖黄道婆所以纺织技术发展有很好的土壤

黎族纺织技术文化论文,黎族纺织技术文化论文范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棉纺织技术是哪个民族的?

棉纺织技术是黎族的。我国内陆地区传统纺织业为丝织和麻纺,而棉纺织最早应推海南岛,黎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民族之一,世代居住在海南岛。据史书记载,黎族传统棉纺织工艺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黎族先民就已普遍纺麻纺棉了。 《尚书·禹贡》记载:“岛夷卉服,厥篚织贝”,“岛夷”指海南岛黎族先民,“织贝”是棉织品。可见黎族在战国时期前已掌握了棉纺技艺。

黎族自古重织绣,自汉代以来,黎锦已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的贡品。黎族棉纺织工业在宋元以前曾领先中原地区1000多年,并对促进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海南岛上的黎族人现在还盛行文身吗?

现在肯定是不盛行的啦,这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海南是个多民族地区,除了汉族外,还有很多的少数民族,特别值得去深挖的黎苗族,在海南还是有很多的可观赏点。黎苗族主要居住在海南岛五指山、白沙、琼中等及周边。

黎苗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这些随着年代的变迁,也渐渐的被遗忘掉,目前海南值得一提的就是槟榔谷黎苗文化风景区,在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内,谷中古木参天、藤蔓交织、气候温润、瓜果飘香,漫步谷中,到处可见黎族、苗族的特色建筑、美食和民俗,仿佛若置身世外桃源之中。景区每个人的使命,挖掘、保护、传承黎族、苗族的传统文化,使其生生不息。把传统文化打造成国际品牌,增加我们的文化自信。

槟榔谷内看点众多,特别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非遗文化展示、展演项目,比如黎锦编织。在船型屋、树皮馆等景点附近,零散分布着编织黎锦的黎族大娘。她们身着传统服饰,席地而坐,认真织就色彩艳丽的图案,成为景区内一道靓丽的风景。我们今天还是重点介绍黎族的纺织技术和老人

黎族的纺织技艺历史悠久,汉代的“广幅布”、三国的“斑布”、唐朝中叶的“盘斑布”都是黎锦精品。黎族织锦品类繁多,其中织锦龙被以制作精美而著称于世。在槟榔谷的龙被馆内就展示着多条龙被珍品,其中一条长284厘米、宽129厘米的《龙腾祥云、麒麟双凤吉祥图龙被》于2014年被世界纪录协会认证为“世界最大龙被”,又被游客称为“龙被王”。

黎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黎族历史遗存,反映了黎族深厚的文化传统,是现代和传统唯一的、活态的、流动的见证,具有无可替代的文化价值。黎锦是海南岛上最贴近黎族族群的民间艺术,它大量运用日常生活所见创造质朴自然的艺术构图,其鲜明特征和浓厚生活气息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

现在新一代黎族青年男女,外出进城工作,接收新鲜事物,基本都不纹身了。就算纹身,他们也是不纹黎族传统文化的图文,而是选择时尚图文的纹身(如爱心,吻💋)。

例如,美孚黎妇女,以几何方形纹、泉源纹或谷粒纹组成的图案,而润黎则以树叶纹或方块形成图案。

这种传统文化习俗,正在慢慢的消失。能守住这传统纹身的,只能在老一代人身上看到了。据说,妇女在世不纹身,死后祖先不认,成了无家可归的孤魂,所以未受纹身的妇女,死后必须在身上脸上用木炭划些图案才能入殓。现在黎族年轻人的这种生活观念已经发生转变,所以,这种纹身的传统习俗不被传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黎族纺织技术文化论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黎族纺织技术文化论文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wrw.com/post/28336.html发布于 2024-06-04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