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种人最会纺织技术,哪种人最会纺织技术呢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哪种人最会纺织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哪种人最会纺织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人是从什么时候穿纺织衣服的?
大约在旧石器晚期,距离现在约两万年左右的山顶洞人学会利用骨针来缝皮衣或者苇衣,这可以说是最最原始的纺织。但是真正的纺织技术流行在新石器时期。纺织是一种服务人类穿着的手工行业,纺纱织布,制作衣服。遮丑饰美, 御寒避风,防虫护体,便是纺织起源发展的重要动机。
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教会人们制作衣服的人是黄帝时期的伯余,史书记载:“伯余之初作衣”。但神话传说往往很难有确切的历史时间,因此无法从这个传说推断出衣服的起源。考古学家对原始人使用的石质工具进行测量后发现,大约在30万年前左右,原始人已经穿上了兽皮衣服,这是最早发现人类穿衣服的历史。
据考古学家推断,从400万年前人类诞生起一直到30万年前左右,人类一直都是赤身状态,人类与野兽一般在大自然中生存,历经与野兽和大自然的搏斗后渐渐成长起来,并开始学会用树叶、野兽皮毛制作衣服。
在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飞跃阶段,原始农耕和小的手工加工发展进步,河姆渡居民用木或骨制成织布棱,学会了纺纱,织布和用骨针骨锥缝制衣服,而到半坡居民时代,已经掌握了复杂多样的编织技术,编织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纺织技术的进步。
纺织行业值得年轻人去做吗?
点击右上角关注,订阅老王漫谈栏目。
我有多年纺织从业经验,回答这个问题。
纺织行业不仅值得年轻人去,而且非常适合能够脚踏实地有创意的人去。如果你在大学受到了较好的纺织专业知识的教育,那么来纺织行业也是不错的机会。
现在的纺织行业已经不是过去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而是有了更高的技术含量,智能化方面魏桥纺织、江苏大生、福建新华源集团、山东如意、武汉裕大华等企业都有不错的发展。目前万锭用工最少的已经可以做到15人以内。普遍20人应该可以。
现在国内纺纱技术方面自动化发展也突飞猛进,对科技含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你能够脚踏实地去做,应该会有一番前途的。
欢迎转发评论点赞,想探讨更多纺织方面的问题,了解最新纱线、面料、纺机产品,请私信聊。
个人认为,还是值得的。衣食住行,衣排在首位,13亿人口国家,还是有很大需求的。纺织衍生出来的项目众多,有服装、染整、面料、染料、设计等等,不要局限于字面上的纺织,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说实话,纺织行业现在整体上的发展还是蛮好的,比如2018年1~5月,全国3.6万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961.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107.2亿元,同比增长1.5%。即便是今年10月份,据我国海关总数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232.56亿美元,同比增长7.26%。
所以说整体上来看,纺织行业的发展还是比较乐观的,不过问题是产能过剩,市场同质化竞争,利润被压榨,纺织行业整体转型升级还处于我国传统行业的队尾。
现在市面上的洗牌形势加剧了,自2015年开始就逐渐有倒闭的传言,但传了几年,也没多大的影响。
而且这行业的话,因为是实体行业,所以年轻人刚开始去做,不管有没有条件,都得从底层做起,实业就这样,没有学纺织专业,不从基层做起,在这行可能就是瞎搞。
整体而言,纺织业市场很大,不过现在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瓶颈阶段,有阵痛很自然,很多老板现在都说很难做,但其实还是绕不过整体行业的那些问题。
黄道婆是棉纺织业的祖师爷吗?为什么?
黄道婆,是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清代时被尊为布业的始祖,可以说是棉纺织业的鼻祖级人物。
黄道婆出生在贫苦的黎族家庭,当时黎族人民生产的黎单、黎饰、鞍塔闻名内外,黄道婆聪明勤奋,虚心[_a***_]纺织技术,并且融合汉黎两族人民的纺织技术的长处,逐浙成为一个出色的纺织能手。
约1295年,她致力于改革家乡的棉纺织生产工具,根据自己几十年的经验,融合汉黎两族人民的纺织技术的长处,并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精湛的织造技术传授给故乡人民。一边教家乡妇女棉纺织技术,一边又着手改革出一套赶、弹、纺、织的工具:去籽搅车,弹棉椎弓,三锭脚踏纺纱车。
她的辛勤劳动推动了当地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在纺纱工艺上黄道婆更创造了新式纺车。当时使用的都是旧式单锭手摇纺车,功效很低,要三四个人纺纱才能供上一架织布机的需要。黄道婆就跟木工师博一起,经过反复试验,把用于纺麻的脚踏纺车改成三锭棉纺车,使纺纱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两三倍,而且操作也很省力。因此这种新式纺车很容易被大家接受,便很快地推广开来。
黄道婆除了在改革棉纺工具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以外,她还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比较先进的“错纱、配色、综线、絜花”等织造技术、热心向人们传授。因此,淞江一带生产的被、褥、带、帨等棉织物,上有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等各种美丽的图案,鲜艳如画。一时不胫而走,全国以及附近地区竞相仿效。这些纺织品远销各地,很受欢迎,很快淞江一带就成为全国的棉织业中心,历几百年久而不衰。
16世纪初,当地农民织出的布,一天就有上万匹。18世纪乃至19世纪,淞江布更远销欧美,获得了很高声誉。当时称淞江布匹“衣被天下”,这伟大的成就其中当然凝聚了黄道婆的大量心血。
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的巨大贡献,赢得了劳动人民深情的热爱和永久的纪念。她是我国古代劳动妇女勤奋、聪明、慈爱、无私的杰出典型,她的名字和功绩将永远留在广大人民的记忆中。
在我国古代纺织业领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为民族纺织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中黄道婆、葛洪就是两个有突出贡献的人,黄道婆被尊为纺织业祖师,葛洪被尊为印染业祖师。
黄道婆被称为“黄婆”或“黄母”,生于南宋末年淳祐年间,上海徐汇东湾村人。她曾在崖州即现在的海南岛,向当地淳朴热情的黎族同胞学习纺织技术,回到故乡后,致力于改革家乡落后的棉纺织生产工具。
黄道婆在纺纱工艺上创造了新式纺车,使纺纱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两三倍,而且操作也很省力。她还把从黎族人民那里学来的织造技术,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成一套比较先进的织造技术,热心向人们传授。
在黄道婆的大力推广下,纺织技术和工艺有了很大提高。当时的“乌泥泾被”不胫而走,远销欧美,获得了很高声誉。当时称“淞江布匹衣被天下”,这伟大的成就当然凝聚了黄道婆的大量心血。
黄道婆所传授的先进纺织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掌握。到元朝末年,松江一带已经有一千多家居民从事纺织业,那些过去单单依靠贫瘠土地过日子的人,生活都有了改善。人们忘不了黄道婆的恩情,在她去世的时候,乌泥泾人个个悲痛流泪,把她安葬在今天华泾镇北面东湾村,还专门建造了祠堂,塑了她的像,逢年过节都要为她举行祈祷仪式。
黄道婆死后,新的纺织技术从乌泥泾进一步向松江、长江中下游,向全国推广开来。到了明代,乌泥泾所在的松江,已经成为全国棉织业的中心,赢得“衣被天下”的声誉。黄道婆对我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哪种人最会纺织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哪种人最会纺织技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wrw.com/post/31087.html发布于 2024-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