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绸之路纺织技术传播,丝绸之路纺织技术传播现状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丝绸之路纺织技术传播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丝绸之路纺织技术传播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丝绸之路对中国造成哪些影响?
2019年在北京市举行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正在火热的进行中,纵观历史的发展之路我们可以看出来丝绸之路对我们国家的影响,在谈及中国历史的时候被人们逐渐捧红的丝绸之路一直被赋予了极大的意义,至今仍然被我们奉为中外文明对外交往的光辉历史,那么丝绸之路对古代中国真的重要吗?下面同学们就来看看老师整理的丝绸之路的来历和影响。
首先按照今天的考古学家断定所谓的丝绸之路其实开启时间远远早于张骞,早在公元前六世纪的欧洲就曾经发现了中国古代的丝织品残片,西伯利亚也曾经出土了中国战国时期的青铜制品,也就是说东西方自远古以来就自然存在着一条东西方相互联系运输的通道张骞的功绩在于发现而非创造。
再者说中国古代王朝对于这条道路的开发并非由于经济上的贸易需求而是纯粹的军政目的(寻找大月氏对抗匈奴),也就是说丝绸之路只是无目的带来的惊喜副产品。从汉到唐虽然统治者多次试图获得西域的统治权但是主要目的依旧不是为了发展商业贸易获利而是为了断漠北之一臂,保证中原王朝在对抗漠北***之时的地缘优势,因此丝绸之路的存在只是中原王朝军政手段客观产物其商业利润多寡其实无足轻重。
诚然丝绸之路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的新式农业品种但是这些奇珍异果大部分只是成为了观赏玩味的物品而没有真正为农业带来突破。更为重要的是丝绸之路的危险性和维持成本远远大于其可预期收益。
拿对西域维持时间最久的汉唐两朝举例,西汉时期西域都护府设立之后仅数十年就废止东汉自公元73年班超进入西域开始西域各国三叛三定丝路几乎无日不战。唐朝时期唐朝与突厥吐蕃大食三家在西域的争夺从公元640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安史之乱时期,唐朝的西域州镇几乎不到十年便会丧失一次。在这种情况丝路上的商业贸易面临着极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其所起到的运输量与商业价值也就少得可怜了。
因此丝绸之路既不是中原王朝主动开通的商业通道也不能为古代中国带来足够的利益所以其意义也就可想而知。
丝绸之路印度主要出产什么?
在舒适的棉布普及之前,人类最早***用的是野兽的毛皮来制作御寒遮盖的衣物。随着文明的进步,人类在大约三万年前开始用植物纤维,也就是亚麻等来编织麻布。随着各个民族先后进入到文明时代,古印度人最早发现并开始使用棉花作为纺织材料。
如今全世界普遍栽种的其实是美国陆地棉,并非最原始的棉花作物。棉花作物最早只有四个品种,那就是中美洲的陆地棉,南美洲的海岛棉,非洲的草棉以及亚洲的树棉。其中,印度出产的树棉便被当时的欧洲人羡慕地称为“长在树上的羊毛”。古希腊学者希罗多德更是惊呼棉花是树木果实中长出的毛,但远比羊毛细腻!
不只是印度,美洲地区的棉花产业也在迅速发展,在中世纪曾是和黄金一起被贡献给欧洲皇室的礼品,直到这两个地方都先后被西方殖民者占领。但不管怎么样,工业革命前后的棉花产业中心,一直都在印度。中国也不例外,汉字“棉”便是从梵语以及其他印度语言中演化而来的。随着公元前200年前后,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印度的棉花也作为商品流通到了西域和西南地区。棉花在中国的大规模传播和种植,却要等到蒙元席卷欧亚大陆之后。
棉花产业正式在中国扎根,正是在元朝前后,著名的黄道婆便是宋末元初的江南松江府(今上海市徐汇区)人,因不堪虐待而在逃亡途中偶然漂流到崖州(今属海南岛),这才从当地黎族先民的手中学到相关的纺织技巧,并和她改进的纺织机一齐带回到了松江府。由于蒙古人对能工巧匠的器重,以及对中原先进物质生活的向往,棉纺织技术也很快发展起来,为明朝棉纺织业的繁荣埋下了伏笔。据估算,明末的棉布产量达2000万包,以至于区区松江府有“衣被天下”的美誉。毫不奇怪,即便到18世纪,欧洲人已经抢占了印度和美洲的棉花产地,但中国在1750年的棉花产量仍达到了约15亿磅,几乎相当于美国内战前10年的棉花总产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丝绸之路纺织技术传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丝绸之路纺织技术传播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wrw.com/post/40240.html发布于 2024-07-19